今年以来,旅客携带的充电宝等锂电池产品飞机上起火冒烟事件多发。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大牛配资,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同时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风险对多批次产品实施召回,一时引发了大众对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3C认证的广泛关注。
3C认证标志
3C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是我国为保护消费者人身安全、国家安全及环境,依法实施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
展开剩余80%2022年9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22〕31号)文件中明确电子电器产品使用的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纳入到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2023年3月16日,认监委10号公告公布了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的认证界定范围,并公布自2023年8月1日起,指定认证机构开始受理新纳入产品CCC认证委托。2024年8月1日强制实施。
CCC认证范围界定
现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移动电子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随着智能移动产品使用时间日益增长,电池容量已不满足需求,一款容量大、携带方便的移动电源就成了出门旅行必备的电子产品。因此,移动电源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移动电源安全常见问题有哪些?我们通过几个典型问题来了解:
提问
移动电源外壳防火测试不通过?
回答大牛配资
采购外壳时,需要符合GB 4943.1或GB/T 5169.16等标准的V-0级阻燃;如果工厂自制外壳需要在原材料中增加足够的阻燃剂,并按相关标准进行测试验证。如果外壳由多种材料组成,每种材料都必须满足V-0级阻燃要求。
提问
移动电源热滥用测试不通过?
回答
热滥用测试是将移动电源的内部电池置于130℃的高温环境中放置30min,看电池是否在该环境温度下会发生起火、爆炸。因此应注意电池是否会能承受30min高温,尤其是内部电解液,如果电解液在高温下发生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电池就会迅速鼓包、破裂,极易发生起火。
提问
移动电源输出容量不达标?
回答
标准要求产品按实测容量进行标注容量。首先掌握内部锂电池的实际容量,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标注,不能仅依靠电池的宣称、标称进行标注,避免不贴近实际出现虚标。要优化移动电源的保护电路,减少移动电源工作中过热产生的能量损耗。整机生产出来后需测试实际容量值,并考虑长时间放置或充放电损耗,在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数据后标注一个相对保守的容量值。
提问
保护电路设计问题,
过充保护响应慢、无温度保护?
回答
优化保护电路设计,增加温度保护电路,选择通过UL认证的供应商,提前进行摸底测试。
提问
隔膜材料质量不过关,
高温下隔膜材料收缩引发内部短路?
回答
选择高质量隔膜材料:确保隔膜材料在高温下不会收缩,避免内部短路。
提问
外壳机械强度不足,跌落测试后易破裂或变形?
回答
使用具有较高抗冲击性和强度的工程塑料或其他材料。合理分布和固定内部零件,避免应力集中的设计。确保注塑、压铸等成型工艺的质量,避免气泡、缩孔等缺陷。通过添加增强材料或改进成型工艺来提高材料的韧性。
信测标准电池实验室核心能力速览
1、认证范围全覆盖
移动电源:充电宝、便携式储能电源、露营用移动电源等(GB 4943.1-2022;GB/T 9254.1-2021;GB 17625.1-2022; GB 31241-2022)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GB 31241-2022)
2、专业检测能力
电池型式试验项目:样品容量测试、样品预处理、高温外部短路、过充电、强制放电、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挤压、重物冲击、热滥用、燃烧喷射。
电池组型式试验项目:样品容量测试、样品预处理、低气压、温度循环、振动、加速度冲击、跌落、应力消除、高温使用、洗涤、阻燃、过压充电、过流充电、欠压放电、过流放电、外部短路、反向充电、过压充电保护、过流充电保护、欠压放电保护、过流放电保护、短路保护。
3、权威资质背书
CNAS+CMA双资质实验室
如您有3C产品检测认证需求,欢迎联系:
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86-0755-26954280
E-mail:cs.rep@emtek.com.cn大牛配资
发布于:广东省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