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预约】按钮预约直播启盈策略,参与抽 奖
包邮赠送 简约百搭真丝丝巾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林溪安朗读音频
你们知道“房主任”吗?
最近,这位来自山东农村的50岁大姐,因为一段5分钟的脱口秀,在全网爆红。
这场脱口秀,是关于她的前半生:
被父母包办婚姻、嫁给了爱赌博、会家暴的败家丈夫。
曾无数次想离婚,但最终都碍于父母劝阻和村里人的异样眼光而作罢。
后来,她在种地养家、拉扯2个女儿长大、照顾瘫痪公公的生活中,苦熬了三十年。
直到去年,才终于成功离婚。
不难看出,在房主任的身上能看到无数普通女性的影子。
但网上有一种形容让十点君觉得最特别:
“感觉房主任很像是我老家的大姨。”
还记得之前曾流行过的“小姨型女人”吗?
这类女性精致时髦,有思想有事业,见过更大的世界。
她们大多没结婚但很有钱,每年过年回老家时,都能给小辈们发厚厚的红包。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像房主任一样的“大姨型女人”:
她们可能一辈子都生活在县城老家,按部就班地工作结婚生娃养家。
她们观念保守、打扮土气,不会说漂亮话。
绝对算不上是讨喜的亲戚。
却又常常是为全家托底的那个人。
可能是从小就承担起照顾弟妹的责任,自己努力打拼,去托举弟妹读书,向外走,去见更大的世界;
也可能是唠叨嘴碎常“得罪人”,但照顾家人的事一件不落全做了;
还可能是自己花钱时抠搜,但每一次家人出现意外,都会大把地掏钱救急。
简而言之:
“大姨型女人”往往是整个家庭的“安全感”。
需要她时果断出现,出钱出力,不需要她时则留守后方。
十点君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姨。
王姐是家里的长姐,从小她就承担起了大部分的家务。
而弟妹却总在一旁躲懒。
长大后,妹妹远嫁,好几年都无法回家。
王姐则留在了老家,扛起了大部分照顾父母的责任。
事无巨细,十几年如一日。
甚至为此,从不出远门,怕家里的老人无人照应。
也曾有人劝她要多出去看看。
但她总推脱:
“等给我爸妈送终后吧。”
直到前几年,妹妹家因为投资失败破产,妹夫也因为脑梗住院。
在接到妹妹的求助电话后,王姐关了自己的按摩店,撇下老公,把家里的母亲交代给弟弟。
然后,坐着火车,跨越两千多公里的路程,来到了妹妹的城市。
这是她五十几年的人生中启盈策略,第二次出远门。
可在那之后的半年里,她哪儿都没去。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去医院照顾无法自理的妹夫。
只为了让妹妹多休息一会儿。
等妹夫的情况开始好转后,王姐又回到老家,接着照顾年迈的母亲。
不止如此。
王姐日常中是个非常抠的人:
早餐一个馒头就对付了;
总要把洗菜淘米的水留下来洗碗;
生活在东北,但冬天舍不得开暖气,怕费钱。
可每次为了家人,她又是掏钱最大方的人:
每年樱桃季,都会花几百块钱,给妹妹寄去又大又甜的樱桃。
不论是妹妹家出事,还是侄子、大姑姐生病做手术。
王姐都是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地给钱。
生怕家人会因为没钱而吃苦。
因为王姐的付出,让妹妹安稳撑过了家里的重大变故。
也让90岁的母亲至今都健康乐呵地活着。
你们看。
尽管大姨们看着“无钱无势”,能力有限。
却又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积少成多,为家人撑起半边天。
不过,吊诡的是。
尽管大姨们为全家的幸福功不可没。
但这些付出与功劳,却又常常是不被看见的。
甚至,被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更多时候,当家人提起大姨们时都是在吐槽:
爱管闲事、爱催婚催育、观念落后、软弱窝囊、小家子气.....
可万事有因才有果。
“大姨们的落伍”,或许正源于她们太早就为家庭贡献了自己。
网友@李由就分享过自己母亲和大姨的故事。
李由的母亲是家里六兄妹中最小的。
她从小就觉得自己没有烦恼:
备受全家宠爱,吃穿用度都被安排好,啥事儿都不需要操心。
碰巧李由母亲在读书上很有天赋,后来成为家族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从贵州去往北京,成为国内最早一批学计算机的高材生。
毕业后也事业有成,生活富裕,见多识广。
直到现在,依然是家族里的“传奇人物”。
而李由的大姨,则和妹妹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她学历不高。
长大后先是经历了上山下乡,后来又在钢铁厂当文员。
和熟人的儿子结婚,育有2个孩子。
一辈子都在老家过着平淡的生活启盈策略。
李由母亲曾以为自己和大姐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人,因此才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可等到中年后,她才发现:
其实是因为有了大姐的牺牲与托举,才有了自己后来的自由。
从3岁起,李由大姨就开始做各种家务:
喂鸡、做饭、洗碗、打扫、给厨房添柴火......
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被家务占满。
后来,随着五个弟妹的相继出生,大姨需要做的家务变得越来越多。
例如,每天早上都要给三妹的床铺换上尿不湿,然后走路3公里,去给弟妹们打牛奶;
每周末,都要在早上把六兄妹的被子和床单在河边洗完,趁着中午的太阳晒干,然后下午再收回来缝好。
若稍有差池,弟妹们晚上就没被子盖了。
此外,在不同季节,大姨也要忙不同事务:
秋天要忙着把一筐萝卜做成咸菜,让全家人能挨过没饭吃的日子;
冬天要忙着为弟妹做袜子、手套、衣服,保护他们长满冻疮的手脚。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大姨渐渐就成“万能”的了。
家里无论大事小情,她都能搞得定。
包括每次弟妹出意外。
像弟弟当兵晕倒时,只有14岁的大姨抱着“重金”买来的苹果,饿着肚子,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看弟弟;
小妹刚上大学时弄丢了学生证和饭票,大姨联系了在学校工作的亲戚,先解决了问题。
又去大学里陪妹妹半个月,教她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后,才离开。
然而,如此周全的照料,自然是有代价的——
是大姨用自己的健康、童年、玩乐、读书换来的。
她用一辈子的精力,练就了照顾全家的“超能力”。
自然很难有厉害的事业、健康的身体、开阔的眼界和很多很多钱。
话已至此,你们发现了吗?
不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命运的幸运。
很多看似成功、活得潇洒的人背后,其实是有人在默默托举的。
因此,他们才能无后顾之忧,把时间精力都放在自我实现上。
不然生活中数不尽的鸡毛蒜皮,足以耗尽一个人的气力。
而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身为长姐的“大姨们”就是托举的人。
“大姨们”牺牲了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换来了弟妹们走得更远、见得更多。
而她们自己,则留在了原地。
成为只要弟妹们回头,就能看到的“老家”。
如今,很多人都崇尚“独立女性”。
似乎女性力量必须是:
不被家庭牵绊、不牺牲退让、勇于追求自我实现的。
因此,独立精致的“小姨们”才会被追捧。
而隐忍守旧的“大姨们”则被吐槽。
但其实在“大姨型女人”的身上,十点君也看到了一种女性力量。
既有像野草般的坚韧,也有像大地般的稳定与包容。
她们从不是被命运优待的人。
但不论面对多艰难的处境,都能一次又一次地幸存,并给予家人坚定的保护。
这何尝不是种强大的力量?
就像前文所提的王姐。
她曾在第一段婚姻时,遭受了家暴、没钱、不让见儿子的虐待。
是靠妹妹的帮助,花了10年,才慢慢走出阴霾。
后来,她学了一门手艺,开了自己的按摩店,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并在一次相亲中,认识了第二任丈夫。
在这段婚姻里,她始终坚持要把钱攥在自己的手里。
并把自己生活中的底线,开诚布公地和老公谈清楚。
“接受的了就过,不接受就分开。
我已经离过一次婚,不怕再离第二次。
谁对我不好,我就让他滚蛋。”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完全颠覆十点君过往对于王姐的印象——
总是忍耐沉默、有些窝囊憋屈。
原来,大姨们不是没能力、没感受、没思想。
而是为了爱,做了心甘情愿的退让。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十点君想说:
如果你是位“大姨”,希望你能在守护家人时,也好好照顾自己。
已经辛苦很久了,是时候让自己也活得舒服一些了。
家人很重要。
但你的感受,同样很重要。
所以啊,家人的因果,就留给他们自己去背吧。
如果你是被“大姨”托举的家人,请对她们多些理解与包容。
她没见过你看过的世界,不懂高深的道理。
也可能有些让人困扰的“好意”。
但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家人之间何须争对错?
她爱你,所以总是给你大包小包地寄老家的特产,没完没了地唠叨你的身体。
你爱她,所以顺从地收下特产,左耳进右耳出地听完她的唠叨。
然后有空时,带她出去看看世界,且骗她只花了很少的钱。
如此一来,“两个世界的人”不就沟通无碍了吗?
毕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永远是家人相处中的不二法门~
点个吧,愿更多的大姨们能多被爱,少被误解。
你遇到过“大姨型女人”吗?有什么故事和感触呢?
欢迎来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作者 | 肖肖,心里有人烟,笔下才有眷恋。
主播 | 林溪安,视频号:林溪安。每日清晨和你说早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